绪论——恒星物理 | 道山神連的博客
0%

绪论——恒星物理

这一系列为中国科大2020年春季学期课程《恒星物理基础》的课程笔记。
所用教材为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Stellar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Second Edition
(几乎都是教材上的东西,除了这篇)


恒星的表面温度

有效温度

面元$\mathrm{d}\delta$向方向$\theta$(与法向夹角)的单位立体角$\mathrm{d}\Omega$内频率范围在$\mathrm{d}\nu$的光在时间$\mathrm{d}t$内辐射了能量$\mathrm{d}E$,辐射强度定义为:

对所有方向求平均,得到平均辐射强度:

对各向同性辐射场就有$I_{\nu}=J_{\nu}$。

各向同性辐射场沿法向辐射的一束电磁波,$\mathrm{d}t$时间内覆盖了体积$\mathrm{d}V=c\mathrm{d}t\mathrm{d}\delta$,从而这个方向上传播的能量密度为:

对所有方向积分,单色辐射的能量密度则为:

对各向同性辐射场,即为:

由Stefan-Boltzmann定律,单色辐射的辐射强度为:

对所有频率积分,辐射场的能量密度为:

其中$a$是黑体辐射能量密度常数。
对球面源(恒星),辐射光度为:

其中$\sigma$为Stefan-Boltzmann常数,对比能量密度公式有:

根据恒星的光度定义的温度为有效温度

恒星的形成

星云的引力不稳定性

一团处于流体静力学平衡的均匀气体云,初始条件:

满足的方程有:

  • 连续性方程
  • 运动方程
  • 引力场方程(泊松方程)
  • 物态方程

对上述各式中$\rho$,$T$,$\mathbf{V}$,$P$施加一个微扰,保留至一阶,成为:

(1)对时间求导:

(2)求散度:

联立(3)(4)(5)(6),得到:

考虑$\rho_1$的傅里叶变换:

代入(7):

解为

其中

临界值

对应金斯波长

当系统的尺度大于金斯波长时,$\rho_1\sim e^{|\omega|t}$,气体云中的扰动可以增长,塌缩形成恒星;$\lambda<\lambda_J$对应振荡解。

考虑其物理意义,一团气体,引力作用的时标为自由落体时标:

而压力作用的时标为:

要使气体能够塌缩,引力作用应该占主导,即引力时标小于压力时标,从而:

也就是说,只有尺度$\lambda>\lambda_J$,或质量$M>M_J=4\pi\lambda_J^3\rho_0/3$的气体云才能塌缩成恒星。

星云中的气体球的不稳定性

质量$M$,半径$R$的单原子理想气体球,平衡时满足位力定理,$2E_T+E_G=0$。$-E_G>2E_T$时为引力主导,可以塌缩。

考虑动能$E_T$:
分子平均动能为$\epsilon_k=\frac{3}{2}kT$,从而气体云的总动能:

引力势能:

$m_r$是半径$r$内的质量,对均匀气体球,

从而:

$-E_G>2E_T$时气体云可以塌缩,此时

这是根据位力定理定义的新的“金斯质量”。

带入HI气体云的环境,金斯质量$M_J\sim 10^5M_{\odot}$,而观测到的恒星质量为$0.1-120M_\odot$,而星团的质量更接近$10^5M_{\odot}$。这说明气体云在塌缩形成恒星的过程中还会碎裂。

碎裂的过程

原始的气体云是光学薄的,塌缩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可以无阻碍的辐射出去,可以看做等温过程,$M_J\sim\rho^{-1/2}$。塌缩使$\rho$变大,金斯质量减小。因此气体云在塌缩的过程中会因为局部的引力不稳定性碎裂。

云团继续塌缩,气体密度变高,形成光学厚的云团,热量不能辐射出去,进行的是绝热过程。绝热过程中$V^{\gamma-1}T=\mathrm{const.}$,从而$T\sim\rho^{2/3}$,从而$M_J\sim\rho^{1/2}$。随气体塌缩,金斯质量变大,塌缩逐渐停止。

总引力能$E_G\sim GM^2/R$,塌缩时标$\tau_G\sim(G\rho)^{1/2}$,从而单位时间产生的引力势能为:

系统的辐射功率可以看作相同温度和体积的黑体辐射乘一个小于1的系数$f$(存在吸收),

等温过程中,$L_G\ll L_C$,塌缩产生的引力势能全被辐射出去。
绝热过程中,$L_G>L_C$,引力能不被完全辐射出去。
$L_G=L_C$时的临界质量:

令$\mu=1,T=1000\mathrm{K},f=0.1$,得到$M_J=1/3M_{\odot}$,和恒星质量的量级吻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