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星的内部结构——简单模型 | 道山神連的博客
0%

恒星的内部结构——简单模型

恒星结构方程组

假设:流体静力学平衡,热平衡,结构方程组为

附加方程:

  1. 物态方程(离子+电子+辐射)
  2. 不透明度的经验关系
  3. 核产能率的经验关系

再结合边界条件:

  • 内边界条件:$r=0$时,$m=0,F=0$
  • 外边界条件:$r=R$时(恒星本体外边界,光球层内边界),$m=M,P\approx 0(P(R)\ll P_c),F=L$

可以解出

结构方程组有如下性质:

  • 高度非线性
  • 未知量相互耦合
  • 为两点边界问题

一般需要数值方法迭代求解,或者进行简化假设,求简单解

简单的恒星模型:均匀特性

思路:寻找不依赖$r$和$m$的合适的物理量,并假设它在恒星中是均匀的

可以假设年轻恒星中元素丰度是均匀的,$\mathbf{X}(r)=\mathrm{const}$。理由:

  • 恒星形成前,气体由于引力收缩,有微弱的红外和毫米波辐射,同时有发达的对流区,可以将气体充分混合(林忠四郎阶段)
  • 对重元素多的恒星,电离产生大量自由电子,从而电子压主导。电子可以从内到外自由运动,近似是均匀的。
  • 年轻恒星没有形成洋葱结构,可以认为化学组分是均匀的

考虑这一近似下恒星的物理特性:

  • 压强$P$从内到外单调下降
  • 温度$T$从内到外单调下降,在厚$\Delta r\ll R$的壳层内$T\sim\mathrm{const}$,近似有局域热动平衡(LTE)
  • $q$通常对温度非常敏感,导致在远离中心的壳层中$q(r)\ll q_\mathrm{core}$,对总光度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
    因此可以近似认为核反应只在中心核区$r_\mathrm{core}\ll R$发生,可以近似为点源,核区$q=q_\mathrm{nuc}$
    恒星结构方程各参数相耦合,因此$q_\mathrm{nuc}$是可以决定恒星结构和演化的关键的量

多方球理论

恒星气体的物态方程给出$P=P(\rho,T)$,$P$对$T$的依赖导致恒星结构方程前两个和后两个的耦合。如果能独立地给出$T=T(\rho)$,可以使前两个方程与后两个解耦。

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

对$r$求导,

考虑多方过程的物态方程:

$\gamma$也可以写成$\gamma=1+1/n$
考虑静态的恒星,在$r\sim r+\mathrm{d}r$的壳层上,没有径向运动且内能密度不变,从而$\delta Q=0$,这一壳层中气体经历绝热过程。
对非相对论性气体,$\gamma=5/3$;对相对论性气体,$\gamma=4/3$
代入(*),有

考虑边界条件:

  • 内边界$r=0$,$\rho$极大,$\frac{\mathrm{d}\rho}{\mathrm{d}r}=0$。
    另外,由$r\rightarrow 0$时$m(r)\sim \rho r^3$,即压强在中心点也为极大。
  • 外边界$r=R$,$P\approx 0$,由物态方程$\rho\approx 0$

若能从(1)式解出$\rho(r)$,就可以积分出恒星的质量和压强分布。

Lane-Emden方程

为了使得到的解具有普适性,用恒星的特征物理量(如$M,R$)将方程无量纲化:

无量纲的$\theta$满足$0\le \theta \le 1$,$\theta(r=0)=1,\theta(r=R)=0$,从内到外单调下降。
(1)式成为:

$\alpha$为具有长度量纲的常量,可以认为是恒星的某种热力学特征尺度。用$\alpha$无量纲化$r$,即令:

$\xi$就是无量纲化的径向距离。
(2)就成为

称为Lane-Emden方程

$0\le\xi\le \xi_1=R/\alpha$,边界条件为:

  • $\xi=0$时,$\theta=1,\frac{\mathrm{d}\theta}{\mathrm{d}\xi}=0$。
  • $\xi=\xi_1$时,$\theta=0$。

数值方法求解$\theta=\theta(\xi)$,可以得到$\rho/\rho_c\sim r/R$关系。

无量纲参数$M_n,D_n,R_n,B_n$

考虑恒星的总质量

其中

是与$n$有关的无量纲参量,可以由关系曲线导出。

考虑中心密度$\rho_c$,令

从而无量纲参数

对不同的$n<5$,一般$D_n$和$R_n=\xi_1$取值都在$1\sim10$之间。

根据$M_n,R_n$的定义,可导出如下关系

即对确定的EoS,主序星的$M$和$R$有一一对应,称为质量-半径关系

由质量-半径关系式,可以看出$n=3$时(相对论性气体),$R/R_n$的项消失,$M=\mathrm{const}$不依赖$R$;$n=1$时,$M/M_n$的项消失,$R=\mathrm{const}$不依赖$M$。
$1 < n < 3$时,$R$与$M$负相关。

由质量-半径关系可以给出$k$和$M,R$的关系,带入物态方程,得到中心压强:

用$D_n$消去$R$:

其中无量纲参量

与$n$有关,且是由$M_n,D_n,R_n$导出的。

钱德拉塞卡极限

白矮星是恒星耗尽核燃料后由于自引力塌缩,内部电子简并压抵抗引力,维持稳定星体结构的天体。$M\sim M_\odot, R\sim 10^4\mathrm{km}$

电子简并压

非相对论性简并电子气的物态方程为

即$\gamma=5/3,n=3/2,k=k_1$的多方球模型。

质量-半径关系给出$R\propto M^{-1/3}$,$\bar{\rho}\propto M/R^3\propto M^2$
对典型白矮星,$M\sim M_\odot, R\sim 10^4\mathrm{km}$,$\bar{\rho}\sim 10^5 \mathrm{g\cdot cm^{-3}}$,属于致密星。

如果让白矮星质量增大,则其密度也将增大,电子数密度增大,由不确定性原理,其动量也将增大,电子的物态将成为极端相对论性。其物态方程为:

对应参数$\gamma=4/3,n=3,k=k_2$。按多方球理论,$n=3$时$M$为常量,不能继续变大,即$M$达到最大值。

为钱德拉塞卡质量,是白矮星质量的上限。

$\mu_e$有两种情况:

  • 氢耗尽,主要是氦,此时$\mu_e\approx 2$,$M_{\mathrm{ch}}=1.46M_\odot$
  • 中心铁核,此时$\mu_e\approx 2.15$,$M_{\mathrm{ch}}=1.26M_\odot$

爱丁顿(极限)光度

由辐射转移方程,

再根据流体静力学平衡

主序星辐射的能流向外,$F>0$,从而$\mathrm{d}P$和$\mathrm{d}P_\mathrm{rad}$符号相同。由于从内向外$P$和$P_\mathrm{gas}$都减小,故$\mathrm{d}P_\mathrm{rad}<\mathrm{d}P$,从而有

注意:在恒星外围壳层的对流区,氢氦充分电离,存在大量自由电子。若核区的磁流体不稳定性使核燃烧增强,$F$增大,导致更强的光致电离,使$n_e$增大,导致汤姆逊散射主导的$\kappa$增大。此时可能有$\kappa F>4\pi cGm$,需要引入对流机制转移多余的辐射的能量。

考虑热平衡方程

  • 中心$F(0)=0$,在中心附近,$F=q_cm$。
    $\kappa F<4\pi cGm$给出
  • 外边界$F(M)=L$, $\kappa F<4\pi cGm$给出恒星外壳层产生不透明度的机制主要是汤姆逊散射,$\kappa\approx \kappa_{\mathrm{es}}$
    理论上$\kappa_\mathrm{es}=\frac{\sigma_T}{m_Hc}$,其中$\sigma_T=6.25\times10^{-25} \mathrm{cm}^2$为电子的汤姆逊散射截面。
    从而即对质量$M$给定的恒星,其光度有上限$L_\mathrm{Edd}$,称为爱丁顿光度。

若由于内部扰动,$L$超过$L_\mathrm{Edd}$,流体静力学平衡被破坏,$P_\mathrm{rad}$的值很大形成强星风,吹散恒星外包层,使恒星质量减小。

观测上,主序星有质光关系

结合$L < L_\mathrm{Edd}$,表明恒星质量存在上限。

标准模型(爱丁顿模型)

光度

引入无量纲参数$\eta$,使

与可观测量$L,M$联系起来。
显然,在恒星表面,$\eta=1$。

则:

其中$\kappa_s=\kappa\eta$。

由于$q$对温度极端敏感,可以近似认为核区(点源)之外$q=0$。即对$r>0$,$F(r)\sim\mathrm{const}$。而向内$m(r)$减小,从而$\eta$增大,$\eta\ge 1$。
另一方面,$\kappa\propto \rho T^{-7/2}$(电子自由-自由散射的Kramers不透明度)。近似认为$\kappa$和$\eta$抵消,$\kappa_s\sim\mathrm{const}$。而在外表面$\kappa=1\cdot\kappa(R)=\kappa(R)$,从而$\kappa_s$就是恒星外表面的不透明度。

$\kappa_s$是常数,从而积分得到:

定义$\beta=P_{\mathrm{gas}}/P$,则

恒星的光度是爱丁顿光度的$1-\beta$倍

压强

总压强

从而有

对相对论性气体,$\gamma=4/3,n=3$,

多方球理论给出

从而

另一方面,由理想气体方程,

给出的$k$为

(6.2)=(6.3),化简有

称为Eddington四次方程
其解为:

讨论:

  • 小质量恒星$\beta\approx 1$,气体压主导,较稳定
  • 大质量恒星$\beta\approx 0$,辐射压主导,不稳定
  • 带入太阳丰度$\mu\approx 0.61$,对应质量范围$0.5M_\odot\le M \le 50M_\odot$,与观测基本一致。
  • 对$\mu=\mathrm{const}$,小的$\beta$对应更大的$M$。
  • 结合$L=L_\mathrm{Edd}(1-\beta)$,有:即约有$L\sim M^3$,称为恒星的质光关系
    上面的结果忽略了不同恒星化学组成不同,实际上由于$\beta=\beta(M,\mu)$,实际观测结果会有偏差
  • 考虑相同质量,不同阶段(氢烧->氦烧->碳氧烧)的恒星,$\mu$增大,$\beta$减小,辐射压增大。光度接近爱丁顿光度时,会形成强烈的星风,吹散恒星外包层,使$M$下降,形成负反馈。

点源模型(Cowling模型)

假设核反应只发生在$r=0$一点,$r>0$时,$q=0$。从而$F(r)=F(R)=L$。
另外假设主序前林忠四郎阶段充分对流,使恒星内外区域均匀混合,$\mu$为常数。
不透明度$\kappa = \kappa_0 \rho^a T^b$。

从而有如下关系:

  • 流体静力学平衡
  • 各向同性的辐射流量密度
  • 辐射转移
  • 质量连续性方程
  • 气体压

进一步假设不确定度经验公式中$a=b=0$,即$\kappa=\kappa_0=\mathrm{const}$,联立流体静力学平衡和辐射转移方程,并结合$P=P_\mathrm{gas}+P_\mathrm{rad}$,有

对$r$求导,

代入辐射转移和质量连续性方程,

由气体的物态方程,

从而辐射转移方程的倒数:

(7.1)和(7.2)建立了变量$P_\mathrm{gas},P_\mathrm{rad},\frac{1}{r}$之间的关系。可以用数值方法求解。结果表明恒星存在质光关系

对中等质量恒星$n$较大($n\sim 4.5$),对大质量恒星$n$较小($n\sim 3.0$)。
对小质量矮星,内部部分处于量子简并态,该方程组不适用。